【中國科學報】大河灣示范區備耕“春季第一犁”
近日,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大河灣示范區春耕啟動儀式在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舉行。在中國科學院的技術助力下,該集團今年將完成大豆油料各擴種30萬畝、大豆玉米帶動復合種植5500畝的任務。?
中國科學院發布的《東北黑土地白皮書(2020)》顯示,我國東北黑土地總面積109萬平方千米。大河灣示范區位于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公司轄區,是大興安嶺南麓區黑土地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項目目前設置的7個示范區之一。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大河灣示范區青年突擊隊隊長陳海華介紹,在大河灣示范區,項目組團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生物籬網降低風速、秋季收獲后機械鎮壓、留茬秸稈覆蓋、免耕播種等綜合模式,形成了“休閑期固土降速減蝕,生長季防蝕保墑促肥”的一整套技術方案,并完成了秋冬季降速減蝕技術措施的田間布設。
“隨著土地冰雪消融,我們目睹了一批批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讓春耕備耕生產更加科學高效,為今年‘春季第一犁’生產打下堅實基礎。”陳海華說。
未來,項目組希望將黑土主要指標的變化情況與種植過程中的所有數據進行關聯化,進一步分析耕作模式以及水、肥、藥等使用對黑土地保護的量化數據指標,最終形成科學的黑土用養評價體系,從而真正實現“用好養好”黑土地。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 2022-05-10 第1版 要聞)